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深化質量強省戰略,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我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提升。著力解決質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努力實現河北制造向河北創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質量、河北產品向河北品牌轉變,全面提升我省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城鄉建設管理、政府服務質量水平。
二、基本要求
——聚焦創新引領,建設質量強省。樹立大質量理念,全方位提高質量意識、質量素養和質量水平。堅持創新引領,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質量發展、保障質量安全。強化優質發展、以質取勝,把高標準、高質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加強質量全面管理,推動我省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全面提升有效供給水平,不斷增強河北質量競爭力、滿足人民群眾質量需求。
——突出問題導向,推動質量變革。以解決制約河北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補齊質量發展短板,破除質量發展瓶頸。突出重點產業、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質量發展新優勢。準確把握質量變革要求,加強軍民融合,發揮質量基礎設施保障作用,促進質量全面提升。
——強化黨管質量,統籌協調推進。把質量強省戰略放在黨委、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規劃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城鄉建設管理、政府服務六大質量。發揮全社會推動質量提升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強質量宣傳、監督和服務,真正形成各級黨委、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省大質量、大標準體系基本形成,質量供給水平大幅提高,質量型發展優勢凸顯,質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增強,質量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昂颖敝圃臁备咂放苾r值、“河北標準”更具話語權威、“河北建造”更具燕趙特色、“河北文化”更具感召魅力、“河北服務”更具誠信品質、“河北環境”更具競爭優勢。
(一)經濟質量。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發展方式向現代化、標準化轉變,區域質量水平整體躍升。質量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過剩產能得到化解,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經濟發展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實體經濟質量效益持續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占據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超百億元企業、千億元基地、萬億元產業。
(二)文化質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河北精神體系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日臻完善,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更加豐富,文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日趨合理,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全面提升。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有效激發,文化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市場更加繁榮,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河北文化品牌影響力、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三)社會質量。教育事業優先發展,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于經濟增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醫療服務體系、養老服務體系、社會救助制度更加優化,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脫貧質量和貧困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四)生態質量。生態文明建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適應,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持續提升,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諝赓|量明顯改善,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生態環境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天藍、地綠、水清、村美的美麗河北目標基本展現。
(五)城鄉建設管理質量。城鄉建設和管理綠色化、精細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布局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擴大,城鎮功能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城鄉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城鄉道路通行效率整體提高,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六)政府服務質量。“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增強?;ヂ摼W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與國家平臺互聯,覆蓋全省的省級統籌、整體聯動、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政府服務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機關標準化建設整體推進,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全覆蓋。工作作風明顯轉變,政府績效管理機制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全面建立。
四、全面提升質量水平
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圍繞解決質量發展中的關鍵和共性問題,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質量提升十個專項行動”。
(一)開展制造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加快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提高關鍵領域核心競爭力。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業設計和服務化轉型為路徑,開展工藝優化和關鍵質量共性問題攻關,一業一策制定轉型升級路線圖。以先進裝備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重點,精選產業門類、明晰發展方向、突出產業節點、招引龍頭企業,形成特色突出、區域聯動、錯位發展的新格局。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提升優勢產業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性能,推廣先進制造工藝,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廣泛應用“互聯網+”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提高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度保持能力,提升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的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引進和培育工業設計機構,擴大工業設計服務供給,支持工業設計成果應用和轉化。大力推廣清潔高效生產工藝,推進能效提升、節水治污、循環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效,創建一批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廠。到2020年,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3.5以上,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6%以上,第一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
推進原材料工業向中高端躍升、向下游產業延伸、向新材料產業和精加工領域拓展。加快高端材料創新,在冶金新材料、電子信息新材料、新型綠色建材、現代化工材料等領域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別化的供給能力。開展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提高煤炭洗選加工比例,提升油品供給質量。
(二)開展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優化農產品生產環境。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集約化規?;N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投入品質量等標準的制修訂,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洜I、品牌化銷售新模式。開展田、水、路、林綜合治理,修復和改良土壤,建設高標準農田4600萬畝。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抗菌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持力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測和執法體系,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加快農產品(食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逐步實行供京津產品按照國際標準檢測。到2020年,省級以上龍頭企業、主要“菜籃子”產品及“三品一標”規模生產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活動。引進優質農產品和種質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專項推進行動,抓好100個“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建設,打造一批農產品國際品牌。完善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農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覆蓋。
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大力推進“智慧食藥監”建設和應用。鼓勵乳品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推動產品高端化,優化乳制品產品結構,促進奶業優質安全發展。推進糧油加工、肉類加工及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調味品制造等產業標準化生產,提升傳統主食產業工業化、標準化程度。全省主營收入前500名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等先進管理體系,嬰幼兒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開展食品生產集聚區整治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質量安全保證能力和水平。全面整治提升食品集中交易市場,改善市場食品安全環境,完善市場硬件設備設施,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落實市場開辦者及入場經營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場內食品經營行為。深入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提升量化分級管理覆蓋面,推進餐飲服務公示,公開加工制作過程,提升餐飲質量安全。實施藥品、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行動計劃,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實施藥品、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開展藥品不良反應與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與評價,提升監測預警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
(三)開展消費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引導企業瞄準市場消費需求和技術發展前沿,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完善消費品標準體系,在通用指標上與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接軌。推動企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高端定制,推行組合化、模塊化等先進標準化生產模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需求。
推動消費品生產“品質革命”。在紡織、輕工、日化、文教體育休閑用品、兒童用品、婦幼老年及殘疾人用品等重點領域開展標準比對和示范推廣。鞏固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箱包等傳統產業的優勢地位,提升電子坐便器、空氣凈化器、家用機器人等新興家電及可穿戴設備、新型視聽設備等高端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到2020年,培育消費類省級知名品牌800項以上,消費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3%以上。
(四)開展工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加快建筑業改革步伐,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倡導工程勘察、設計、施工一體化。全面落實工程參建各方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以及項目負責人的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永久性標牌和質量信息檔案制度。推進質量行為管理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探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模式。加強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健全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管控機制,推行工程質量安全數字化監管,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健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制,強化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監管。
鼓勵和支持工程建設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工法。開展縣城建設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補齊縣城工程質量短板。加強農村工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農村建房質量,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規范和改造效果。深入開展工程創優治劣活動,加強住宅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專項治理,開展優秀勘察設計獎評選活動,引導企業創建結構優質工程和精品工程。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75%節能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執行65%節能標準。持續完善建筑節能、綠色建材標準,發展建筑節能新技術,積極推廣新材料。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推動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的高度融合,帶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建筑品質。到2020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比達到50%,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0%,綠色建材應用率超過40%。
(五)開展服務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式聯運發展,提高運輸安全保障和服務質量。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提高物流全鏈條服務質量。發展冷鏈物流,培育一批設施先進、標準嚴格、操作規范、運營穩定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示范企業。推進電子商務規制創新,加強電子商務產業載體、物流體系、人才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質量。加大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認可、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培育力度,提升標準化程度和服務質量。加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等民生領域法律服務水平。
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持續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完善健康和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機制,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業態豐富、結構合理、服務專業的健康服務體系,建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家政服務標準規范,推動家政企業創建服務品牌。完善餐飲住宿服務,引導餐飲企業建立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規范化生產、連鎖化經營的生產模式,推進餐住服務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強餐飲品牌建設,推行“農戶+基地+餐飲單位”“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模式,促進餐住集約化經營。以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省為契機,把質量標準貫穿到旅游規劃制定、基礎設施改造、旅游項目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全域旅游各領域各環節和發展全過程,制定實施河北省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旅游標準化示范工程,促進旅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服務標桿引領計劃和優質服務創建工程。以河鋼物流、開灤物流、石家莊新干線客運等服務單位為重點,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服務業企業。開展新型優質服務業集群建設試點,支撐引領三次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開展服務質量監測分析,發布服務質量監測報告,健全以質量管理制度、誠信制度、監管制度和監測制度為核心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規范服務質量分級管理,建立優質服務承諾標志與管理制度、顧客滿意度評價制度。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服務企業達到6000家以上,標準化示范項目達到300個以上。
(六)開展對外貿易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加快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擴大汽車及零部件和光伏電池組件等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高鋼材、家紡等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支持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和質量檢驗、開展國際標準認證,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鼓勵現有出口產品打造世界名牌,支持企業建立境外售后維修服務中心、備件生產基地等售后服務保障支撐體系。鼓勵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維修、咨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出口,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緊密結合、聯動發展。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國門安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質量國際合作。到2020年,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幅高于“十二五”平均增幅,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7.0%以上。
(七)開展文化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文化體系完善、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文化供給、優秀文化弘揚、文化產業發展為重點,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入實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加強“美麗河北”文化品牌塑造,整合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神韻京畿、弄潮渤海等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培育一批彰顯河北特色的文化名企、名品和品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實現設施覆蓋更全面、服務內容更豐富、惠民效果更明顯。弘揚塞罕壩精神,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誠信建設,培樹道德模范典型,推進志愿服務專業化、制度化,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加快發展優秀文化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扶持文化科技型企業和創意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文化龍頭產業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展現河北文化精神、彰顯河北文化質量、凸顯河北文化特色、體現河北文化影響力、競爭力的精品力作。到2020年,建成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培育10個優勢文化產業集群。
(八)開展生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提高國土空間利用質量,按照“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編制省級和市縣空間規劃,推行“多規合一”,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優化空間組織和結構布局,構建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體系。
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質量。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逐步推進用能權、用煤權、用水權、排水權、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煤炭壓減替代、余熱余壓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重點工程,完善差別電價、階梯氣價、懲罰性電價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能源利用質量,按照“減煤、增氣、優電、納新”的思路,嚴格落實煤炭清潔替代政策,加快農村散煤治理,積極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推進多功能互補分布式光電、張承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海興核電項目建設,加快優化火電結構,合理發展熱電,構建安全、高效、綠色、多元的現代能源體系。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
加快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嚴格落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1+18”政策體系,著力推動重點工程責任落實,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試點,打好太行山、燕山綠化攻堅戰,加快白洋淀流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有序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開展承載能力評價,對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合理控制開發強度,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切實強化生態安全責任制,建立傳輸通道城市和沿太行山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環保督察制度。加大監測監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到2020年,主要河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細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7微克/立方米左右。
(九)開展城鄉建設管理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省城城鎮層級結構,完善現代城鎮體系,與京津共同構建世界級城市群。提高城鎮化質量,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塑造城鎮文化特色,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構建系統化、全覆蓋的城鄉管理標準體系,加快形成城市管理新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智慧水務、智慧管網、智慧園林、智慧照明,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整合,打造萬物互聯的智慧城市。
積極推進城鄉容貌整治,提高園林綠化品質,建設綠色生態小區,打造有序、安全、整潔、宜居的現代文明城市。高質量建設和改造城鄉道路交通、供熱供水、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新建道路根據功能需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行交通服務標